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369章 该怎么样把这个藏宝图交出来?

第369章 该怎么样把这个藏宝图交出来?(2/2)

目录

在这个年代,还处于实验室和小规模试验阶段,效率低,成本高,指望它们挑大梁,更是天方夜谭。

核电?

理论上可行,技术储备也有一些,但建设周期同样漫长。

而且相关的配套工业,比如核燃料处理、反应堆关键部件制造等等,都还需要时间突破。

他这边虽然有些想法,但也需要时间去实现和验证,短期内指望不上。

算来算去,最快、最直接、也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最现实的办法,还是……加大火力发电的规模和效率!

而火力发电的关键是什么?

煤!

充足的、优质的煤炭!

白杨的呼吸微微急促了一些。

他脑子里装着一整个时代的知识和信息。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年代的广袤大地上,还沉睡着多少尚未被发现和有效利用的巨大煤田!

那些高热值、低硫分的优质煤矿,一旦被开采出来,足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飞速发展的中国工业提供强劲的能源心脏!

比如……内蒙古的准格尔、东胜,山西的平朔、河东,陕西的神府……

这些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大型、特大型煤田。

在这个年代,很多还只是地质勘探报告上一些模糊的线条和数字,甚至有的还完全不为人知。

如果能把这些煤矿的位置“点”出来,引导国家进行重点勘探和开发。

那么,困扰眼前的电力危机,至少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有了充足的煤炭,就可以建设更多的坑口电站,升级现有的火电机组,电力供应自然就能跟上工业发展的脚步。

想到这里,白杨的心头豁然开朗。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什么“弃车保帅”,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下策!

自己手里明明握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工业发展因为缺电而“憋屈”地放慢脚步?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他该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这些煤矿资源的具体位置信息,“告诉”给上面?

他总不能直接拍着桌子说:“周部长,李副局长,我知道在内蒙古的某个地方、山西的某个地方,埋着几百亿吨的好煤,你们赶紧派人去挖吧!”

这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和人设。

一个搞尖端机械和电子工程的研究所所长,怎么会对全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了如指掌,甚至比地质部的专家还清楚?

这太惊世骇俗了,解释不通!

一旦引来怀疑,后果不堪设想。

他身上的秘密太多,经不起这样的“刨根问底”。

白杨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灵感”,一个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这些信息“引导”出来的机会和方式。

是利用现有的地质勘探资料,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还是通过某些技术应用,比如遥感来“推断”?虽然这个年代的遥感技术还很初级。

或者,干脆就“设计”一个需要特定地区资源的“新项目”,逼着相关部门去进行更深入的地质勘探?

一个个念头在白杨脑海中闪过,又被他一一评估其可行性和风险。

会议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周部长和李副局长看着陷入沉思的白杨,都没有打扰他。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所长,虽然年纪不大,但思维之敏捷,眼光之长远,往往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直击要害的解决方案。

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白杨抬起头,迎上两位领导期盼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正在形成方案的专注。

“周部长,李副局长,”白杨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弃车保帅’的方案,我个人不太赞同。”

“我负责的这些项目,相互关联,是一个整体。强行区分优先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听到这话,李副局长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周部长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白杨继续说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电力供应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尽快、有效地增加电力供应上,而不是在存量上做文章。”

李副局长苦笑了一下:“白所长,道理我们都懂。可增加电力供应,谈何容易啊?远水解不了近渴……”

“或许……”白杨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解渴的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远。”

他停顿了一下,才缓缓说道:“我们都知道,目前最现实的途径是火电。而火电的关键在于煤。”

“我在想,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否就是全部了?”

“有没有可能,在一些我们尚未充分勘探的区域,存在着尚未被发现的大型、优质煤田?”

这话一出,周部长和李副局长都是一愣。

这不是废话吗?

理论上当然有可能,地质勘探工作一直在进行,每年都有新的发现。

但关键是,这和解决眼前的危机有什么关系?

难道指望天上掉下来一个大煤矿?

白杨看着他们的表情,知道铺垫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巧妙地把“钩子”放下去,让他们自己“咬”上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一个初步的、听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又并非完全没有逻辑支撑的计划,正在慢慢成型……

他需要一点时间来完善这个计划的细节,确保它听起来足够“合理”,足够“科学”,而不是凭空臆想。

“周部长,李副局长,”白杨再次开口,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仔细思考一下。”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新的角度,比如结合一些……嗯,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模型,来重新评估一下我们国家的能源潜力分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他没有把话说死,留足了余地。

但话语中透露出的那份自信和可能性,却让原本已经有些绝望的周部长和李副局长,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新的技术手段?

理论模型?

评估能源潜力分布?

虽然听起来有些模糊,但出自白杨之口,就让人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期待。

毕竟,眼前这位年轻人,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周部长和李副局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且不论白杨具体有什么想法,至少,他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接受那个最坏的“弃车保帅”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可能性。

这就够了!

“好!”周部长当机立断,“白杨同志,需要多久?需要部里或者电网局提供什么支持?”

白杨沉吟片刻:“具体方案我还需要仔细推敲和计算。支持嘛……可能需要一些最新的、最详细的全国地质勘探资料。”

“包括一些可能尚未完全公开或者整理的原始数据。另外,可能还需要地质、能源方面专家的配合。”

“没问题!”李副局长立刻表态,“地质资料,只要我们电网局系统有的,全部对你开放!专家方面,你需要谁,我们协调!”

周部长也点了点头:“部里也会全力支持。白杨同志,这件事,关系重大,就拜托你了!”

白杨站起身,神情严肃:“周部长,李副局长,我一定尽力而为。”

送走两位领导,白杨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解决能源瓶颈,这不仅是为了保住他自己的项目,更是为了这个国家能够更快、更稳地奔向工业化的未来。

如何把脑子里的“藏宝图”变成现实的地质报告,这,将是他接下来要攻克的又一个重大“技术难题”。

只不过,这一次,考验的不是他的知识,而是他的“导演”能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拿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