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该怎么样把这个藏宝图交出来?(1/2)
短短三天的休整,对白杨来说,像是给高速运转的大脑齿轮上加了润滑油,又抹平了些许连轴转带来的疲惫毛刺。
当他重新踏入中科院研究所那熟悉的大门时,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子“电量满格”的精气神。
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机油、焊锡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属于知识和创造的特殊味道,这味道让他安心,也让他兴奋。
研究员们见到他,纷纷笑着打招呼。
“白所,回来了?”
“白所长,休息好了?”
“……”
白杨一一颔首回应,脚步不停,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他心里已经排好了接下来几周的工作计划,从高温合金的下一阶段测试,到新型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再到……嗯,还得抽空关心一下岳父大人在新岗位上是否适应。
生活嘛,就是工作与家庭的交响曲,一头热乎了,另一头也得顾着。
然而,生活的乐章总有即兴变奏。
他这边刚在办公室坐下,泡上一杯酽酽的茉莉花茶,准备先批阅几份积压的文件,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请进。”白杨头也没抬。
门开了,进来的却是助理小李。
小李压低声音道:“白所,部里来人了,周部长亲自带队,已经在小会议室等着您了。”
周部长?
白杨心里微微一动。
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掌门人,主管着全国的工业命脉,等闲不会亲自跑到他这个研究所来。
就算有事,通常也是一个电话或者派个副手。
今天这阵仗……不一般。
“我知道了,老刘,我马上过去。”白杨放下笔,整理了一下略有些褶皱的衣领。
他快步走向小会议室,推开小会议室的门,果然看见周部长端坐在主位上。
而在他身边,还坐着一个面生的中年男人,穿着板正的干部服,国字脸,浓眉,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焦虑和无奈?
“周部长。”白杨上前一步,打了个招呼。
目光自然地落在那位陌生中年人身上,带着一丝询问。
“白杨同志来了,坐。”周部长抬手示意了一下,然后指着身边的中年人介绍道,“这位是电网局的李副局长。”
电网局副局长?
白杨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七八分。
主管电力的大佬亲自上门,还由周部长陪同,这事儿小不了,而且八成和他脱不了干系。
果然,没等白杨落座安稳,那位李副局长就忍不住开口了。
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又努力克制着,显得有些矛盾:“白所长,冒昧打扰了。实在是……情况紧急,我们是来向您求援的。”
求援?
白杨挑了挑眉,示意对方继续。
李副局长看了眼周部长,得到一个鼓励的眼神后,清了清嗓子,开始倒苦水:“白所长,您是知道的,咱们国家这几年的工业发展速度,那是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尤其是您这边负责的几个重点项目,那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我们看着也高兴,也骄傲!可是……”
他话锋一转,脸上的苦色更浓了,“可是,这些项目,也都是耗电大户啊!您知道现在全国的电力缺口有多大吗?”
他伸出几根手指,比划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几年新增的发电量,几乎是刚投产,就被你们这些新项目给‘吃’掉了!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连居民用电都开始严格限制了。”
“很多地方工厂为了保重点项目,只能‘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再这么下去,别说继续发展,现有的工业生产都要受到严重影响了!”
李副局长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透着沉甸甸的压力。
他不是在抱怨白杨,而是在陈述一个残酷的现实。
周部长适时接过话头,语气沉稳:“白杨同志,李副局长说的情况属实。我们工业口这边,感受尤其明显。”
“很多新设备、新产线,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迟迟无法满负荷运转,甚至无法按计划投产。今天请李副局长过来,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他顿了顿,看着白杨:“我们原来的想法是,能不能请你这边评估一下,你负责的这些项目,哪些是核心中的核心,科技含量最高,战略意义最大,我们优先保障这些项目的电力供应。”
“至于其他的……可能就要暂时放一放,或者降低运行负荷了。”
周部长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弃车保帅”。
在有限的电力资源下,确保最关键的项目不受影响。
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似乎也是唯一的选择。
白杨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两位领导带来的信息与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整合。
缺电。
这两个字像警钟一样在他脑海里敲响。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电力是现代工业的血液。
没有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他搞出来的那些先进技术、尖端设备,就是一堆昂贵的废铁。
计算机需要电,精密机床需要电,特种冶炼需要电,甚至连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也离不开电。
这些年,他就像一个贪婪的引擎,不断催生出更先进、更强大的工业“怪兽”,而这些“怪兽”无一例外都是嗷嗷待哺的“电老虎”。
国家电网的同志们估计早就被他折腾得焦头烂额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调度中心里,那些为了平衡电网负荷而绞尽脑汁、彻夜不眠的工作人员。
李副局长的焦虑,周部长的无奈,他完全理解。
可是,周部长提出的“弃车保帅”方案,白杨却本能地排斥。
他负责的这些项目,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温合金是为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型雷达是为了国防预警,先进计算机是为了支撑这一切的运算和模拟……
砍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个链条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这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乘数效应。
甚至那些民生项目,更是不能砍。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创汇的产品。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开了“放一放”、“降一降”的先例,很可能会打击整个科研和工业战线的士气。
大家憋着一股劲往前冲,突然被告知因为“口粮”不足,得勒紧裤腰带,甚至停下来。
这……不行!绝对不行!
白杨的目光扫过两位领导,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得已”。
显然,走到这一步,他们也是经过了艰难的权衡。
怎么办?
白杨思索着。
解决电力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发电量。
目前国内的主力发电方式是什么?
火力发电。
依靠烧煤。
水力发电?
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几个大型水电站还在规划和建设初期,等它们发力,黄花菜都凉了。
太阳能?
风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