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泉明月 > 第221章 鱼塘,可能干涸

第221章 鱼塘,可能干涸(1/2)

目录

五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题中全部的内容,都停留在今秋晚稻收成提高上面。陈新泉听后,心里感动,同时也感谢他们的深明大义,没有因为晚稻延迟成熟而责怪他爹爹。

两碗红糖甜酒下肚,众人顿时感觉身子暖和起来。

陈友海放下手里的瓷碗,看着陈新泉说道:“石头呀,这天气想来短时间内是没有雨下了。密溪河里的水,眼看着就那么一点点的往外流,河边的水车还能抽几天的水呀?”

陈新泉知道三叔的意思,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十天半个月应该还是能抽上水的。池塘里的水位若是实在保不住,我只能把塘里的鱼儿全捞了,再将它们制成腌腊鱼肉,又或者将鱼儿烘成鱼儿干了。”

“嘶……”

听陈新泉说,要把黄泥堂里那个鱼塘的鱼儿全捞起来,将鱼儿制成鱼干,陈友山不禁感到一阵肉疼。

“石头呀,这事就没有其他法子可想?”陈友山眼神充满期待得看着陈新泉。

那个池塘可是养殖了一千多尾的鱼儿,大的有巴掌大小。今秋这一季的晚稻,全村老少爷们在族长和里正的教导下,全部按照陈友河在早稻田里栽种禾苗的方法。将田里的禾苗过道预留的宽宽的,然后,在禾苗栽下去一个半月的时候,从陈友水看护的鱼塘里,将所有鱼儿都捞了上来,投放到水稻田里。

从水稻田最上游的田里进行投放,过两日后,再将投放在上游稻田里的鱼儿往下游稻田里驱赶。就这样,鱼儿在沙洲村那几百亩水田里巡游了一番,花去了小半个月时间。这时村民在查看稻田禾苗时,欣喜的发现禾苗上的虫害,被扫荡了一多半,这可比他们用石灰杀虫效果好多了,杀虫的成本更是低了许多倍。更比用人海战术,一个个的下到田里去亲自抓虫的效果好多了。

至此,村民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连连叫好。

见鱼儿入田除虫的效果极好。这时村民对陈友河也都服气了,于是,一个个的都想着,能不能让鱼儿在到水稻田里多游上一遭。

陈友河当然没意见,鱼儿的数量事先都做好了统计,返还放回鱼塘时,若是发现总数量有变化,那便记录下来。待到收割庄稼的时候,在用粮食抵扣鱼苗费用。损失了多少鱼苗,便分摊到每一亩田里去。

当初,陈新泉买了一千五百多尾鱼儿,最后一次赶鱼收回鱼塘的时候,只剩下不足一千二百尾鱼儿。

若是换了别人,肯定不愿意这么干。

谢秀儿看到这么大的损耗量,心里也有大的情绪,可是后来她意外的发现,进过稻田的鱼儿,烹饪出来的鱼肉特别鲜。贩卖鱼肉时,客人对这类鱼肉评价非常好。

这时,她才看懂自家小子,这么做亏钱贴本帮助村民的老好人的用心。

眼下被陈友山这么一问,陈新泉脑子里倒是想到一个法子,但是他却不能这个时候说出来。

于是,他只好面露无奈的摇了摇头。

旁边正在收拾瓷碗的谢秀儿,见儿子这副神态,眉头轻皱。

现在最不想看到鱼塘干枯的人,绝对是她谢秀儿。

且不论,购买这么多鱼儿花的多少银子。单单就说,这被稻香养育过后的鱼儿,被圩里那些爱吃鱼肉的客人馋嘴,她每日都能趁机多贩卖几斤其它品类的熟食,比如油炸五花肉,粉蒸五花肉等。她可不想在这个时候断了这么热销的产品。

“石头,你真没法子吗?”

谢秀儿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