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内总管苏培盛(1/2)
陈进峰问贺兰:“你什么时候有外资渠道了?”
贺兰:“我没有啊。”
陈进峰:“那你还敢跟政府打包票说你能保住海鑫的合资企业身份?”
贺兰:“我没有,不代表别人也没有嘛。实话告诉你,咱们厂最大的那位股东,他有。”
陈进峰反应一下才明白过来贺兰指的是谢益清,“小谢?你确定?”
不是他看不起谢益清,而是谢益清这个人……怎么说呢,横看竖看上看下看都不像能办大事的人。他承认,他的确没见过比谢益清更适合做助理的人,甭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是贺兰的事就没有他不上心的。
厂里员工开玩笑时曾说过,雅阁能被谢益清日常驾驶也不枉费出厂一回。因为什么呢?只要贺兰外出后回到厂里,大家伙只需要看一下谢益清的动向就知道贺兰接下来会不会再次外出。
谢益清拿尘掸扫车,证明贺兰接下来还会有外出的行程,如果他从门卫室接了自来水管开始洗车,那就证明贺兰起码要在厂里待到下班。
他随身携带有两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一本用来帮助贺兰记录工作需要,另外一本记录他认为需要记录的东西,比如某月某日某某在某处与贺兰偶遇,其车牌号是多少,话中曾提到过哪些事。又比如某某曾无意中提到过某领导喜欢某地特产,星号标注口味特辣。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记本被陈进峰看到,他认真翻阅后一脸莫名地问谢益清:“你觉不觉得……你这记录好像电视剧里皇帝的起居注?”
谢益清笑着大方承认:“我就是从起居注上得到的灵感,贺兰每天事情太多,她记性又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就想帮她记录一下,总有能用到的时候。”
说这话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起居注”后来竟然真的会起到大作用。
那还是在贵阳的时候,周大发教授携妻带子投奔而来,贺兰和谢益清热烈欢迎并帮忙安顿。饭店吃饭的时候周教授提起多年之前的旧友是贵州人,可惜年深日久早已失了联系,不知道他是否还在老家生活。
谢益清听周教授提起的旧友的特征总觉得耳熟,回去之后一翻起居注,竟然在谈卫平某天的饭后闲聊里找到一些端倪。
谈卫平希望贺兰为农业局某领导的侄子预留一个岗位,期间曾提到过这个侄子的父亲、也就是领导的兄弟年轻时下乡发生的一些轶事,不巧竟都跟周教授旧友的所作所为对得上。
贺兰从中一打听,周教授的旧友还真就是这位农业局领导的亲弟弟,于是便牵线让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几十年后重逢。
周教授的这位旧友年轻时经历过一些变故,早已将平生所学忘到脑后。他在山沟沟里承包了两座山头,一个人种茶养鸡,日子过得连五保户都不如。若不是有个有本事的哥哥照应,家里后辈结婚都是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