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回乡(1/2)
蒋书记招呼段梅过来一起说话:“佳农的农场、建筑公司、啤酒厂、奶粉厂、食用油厂、肉制品厂、方便面厂、中医院、超市,都是省里的支柱产业啊!”
段梅笑说:“有蒋书记坐镇我们才能发展的那么快,那么好!”
多年的工会主席工作使她可以轻松转换到佳农总裁的身份。
这个位置李前进给她留了十年。
“是你们佳农做的好,佳农工人是哈市的一个特有的族群,像几十年前的那代工人。”
蒋书记说到这悠然长叹。可惜这样的企业凤毛麟角。
“我们的员工好吗?”
李前进对具体数字鲜少关注。
段梅说:“工资还是按照集团规定根据每年的通胀比例,去年是2.8%,工资普涨5%,其他福利不变,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好。”
李前进拍了拍段梅瘦削的肩膀,对这个徒弟放心。
“你们的工资再这么涨,让我们很难过啊!”
蒋书记没想到佳农的工资是依据通涨指数。
“今年的通胀指数在0.7左右,不会涨那么多。”
“前进,这么好的企业应该多创办几家,造福桑梓。便宜不能都被老李占去。”
“佳农目前的营收60%来自海外,国内市场被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冲击,竞争压力太大。”
“你在沈市打造的建筑材料产业园区就很好,如今产值全国第一,我们的工业基础可不比他们差。”
“没有出海口是个大问题。”
“国内市场也足够大,就是没一个好的团队。”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李前进可不想淌混水。
“我们洪总可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上边还有李叔照顾。即使这样有时还被气得直哭,不好办,不好办!”
蒋书记无奈,有些事他也无能为力。“那我们自己做一个,销路问题你得帮忙。”
“只要质量好完全没有问题!”
仅盛天地产一年的材料就要几十亿,哈市这点产能还不够看。
“改制的企业还有很多,下岗工人的就业是个大问题。”
李前进扭头看向段梅,“小梅,超市目前经营的怎么样?招的都是下岗工人吗?”
“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高,百姓们不认可。录用的工人都是特困下岗工人,审核非常严格。”
李前进满意的点头,“有不少阻力吧?”
段梅说:“太大了,没办法我只能把那些批条交给蒋书记。”
“佳农招人可不得了,省市齐出马,为此我开了一个大会,把招人标准定下来这事才算消停。”
李前进摇了摇头,网中有你,网中有我,盘根错节,一点点的失去活力。
“开了几家?”
“哈市只开了一家总店。”
“四个城区各开一家,赔钱不是问题,质量和服务一点都不能打折扣。
我一直坚信,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师父,这些话我一直记着呢。可再开四家不是赔得更多?”
“若是能招几百人,就少了几百个困难家庭,这笔账合算。”
“我知道了师父。”
蒋书记暗叹,自家那对蠢货把他们之间的友情都败光了。
车队平稳驶入市区,李前进望着窗外街景。不过数年未归,却恍如隔世。
城市轮廓依旧清晰,往昔记忆与未来图景在他脑海中重叠交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