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行政转变(2/2)
“并建设五千座乡亭竹书馆,基础竹书馆三千座,中型书馆三百座,大型书馆三十座,国级书馆三座,以保证没个州、郡、县、乡、亭少有所学,老有所知...”
“九开科取士,凡举试之制,每岁仲冬,率与计偕,科目有九,以各大学院师生优先,同僚推荐者优先...”
“取士分殿试、院试、会试、乡试、学士等五级,取状元、进士、秀才、童生、萌生等....”
贾诩声音不急不缓,将诸夏开国建制的种种规划,和休养生息之策,缓缓道出...
以上种种举措,与当初河套制定的策略很像,却又有很大区别,此次新政李信鼓励百姓自主开荒。
也就是说原有属于朝廷的,山地林地荒地,除了明禁地段,百姓可自主开荒垦殖。
耕满九年即归个人所有,连续耕满三十年,可自由买卖...
要知道,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次,甚至仅此一项,就能将李信称之为仁君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有一个词叫官山海,此词汇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时期...
顾名思义,就是把齐国境内的山川草木,山海之藏,山河之业,山泽之利,由国家统一管理,
这项法令,起先只是朝廷用来,规范山海之利,盐铁之利的政策...
但随着春秋战国,各诸侯王变法猛烈,官山海的便更加的森严酷烈...
普通百姓上山砍个柴,捕个猎都难,更别说是私自垦田了...
与历代的守财奴的朝廷不同,李信深知人的重要性,更知道财富流通的重要性。
虽没有彻底废除天赋徭役,这种万恶剥削法令,但李信却开始在北方各州郡,因地制宜着手设立工坊,制订酬劳制度了...
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李信决定用三年的时间,让治下官员和百姓,逐步适应...
等到工坊遍地开花,酬劳制度稳步运行,那个时候,李信才会去考虑,彻底废除丁税、田赋、口贡这些传统的压榨手段...
乃至天赋徭役,这等压在百姓头上的,最重的大山,转而施行新的,略显温和的,压榨方式手法...
李信要尽可能的,提高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百姓劳作所得...
然后再拿着诸夏发行的货币,去购买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
这一套新型的剥削制,也不是李信首创,更不是他一时脑热想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李信也是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人,绝对不会创造这种万恶的模式。
工坊和酬劳的开设,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治下生产力,激发百姓创造力...
同时也能改变大夏治下,百姓徭役困顿,民众苦难无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