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 第206章 十年前的赈灾粮大案

第206章 十年前的赈灾粮大案(1/2)

目录

以文大人为首的几名大臣噤若寒蝉。

他们心里都涌起了强烈的不安感觉。

可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来能发生什么他们无法承受的事情。

最严重的莫过于将他们抄家罢免或者直接砍头。

他们确信君上绝无可能这么做。

当今这位年轻的君上是个有抱负的雄主,绝非昏君。

虽曾处置了劳安和司徒巍,连亲生母亲姜佩环也被他幽禁,足见他有多冷血无情。

可是这三人乃是实打实地谋权篡位,罪行太过恶劣。

君上的处置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可以说,实际上他都算暗中手下留情了,多少还是顾及了血脉亲情的,否则以姜佩环的所作所为,起码跟劳安一个下场。

思前想后对比下来,几个大臣越发断定,萧启棣不可能处死荣瑞公。

至于他们这些不断为荣瑞公这些萧氏王族求情的大臣,当然更不会被君上处死了。

罢官贬为庶民,同样不可能,君上自己也清楚,连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此刻的情况而言,都属于小题大做,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那么就剩下一些看似严重,实则不痛不痒的处罚了。

比如罚几年的俸禄、扔进大牢关几天,或者暂时调离王城,去一些偏远的地方做一段时间地方官。

这就相当于君上找了个台阶下,几个大臣吃些表面的苦头,最后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大家都能相安无事,朝堂依旧稳固。

同时也算做足了样子,给天下百姓一个虽无实际作用却能安抚民心的交代。

可谓两全其美。

不仅文大人为首的几位大臣是这么想的,其余百官也在短时间内想到了这些。

大殿内的气氛,反而因此变得轻松了不少。

只有极少数大臣隐隐感觉,事情或许不会如此简单,看似去无形中趋于轻松的气氛里,正酝酿着滔天雷霆。

恰如暴风雨即将来临前夕,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的短暂安静。

约莫过了半炷香时间。

萧启棣见等待了这么久,文大人这几个大臣毫无反应,便说道:“想必诸位已是深思熟虑了,看来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孤给你们的机会。”

他转身缓缓走上台阶,重新落座于王位中。

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

“有句话叫,刀子没扎到自己身上便不知疼痛。看来方才让你们设想一番,你们并不能感同身受。”

“那么,孤只好让你们狠狠痛一下了。”

萧启棣睁开眼睛。

先前各种复杂情绪交织的神色消失不见,只剩下了冷漠的寒意。

众大臣越发摸不着头脑,谁都猜不透这位君上到底要做什么。

唯有知道萧启棣计划的李鹞,神色凝重,嘀咕了句,“唉,君上算是真的对他们忍耐到极点,仁至义尽了。君上也不想走到这一步,都是他们自找的啊。”

“李鹞,出列。”大殿内响起了萧启棣威严的声音。

李鹞立即上前。

萧启棣下令道:“把你调查到的案子中,有关文大人的事项,说出来吧。”

“是,君上。”李鹞转身,面向众臣。

其余大臣们面面相觑。

跪在地上的文大人则是一头雾水。

他是擅长给王族权贵拍马屁,也擅长利用职务之便帮王族成员摆平些问题,可那些事情并未触及大玄律法,能涉及到什么案子?

李鹞略作思索,朗声道:“文大人曾将三个平民以聚众闹事为由,打了一顿板子,导致三人养伤数月,伤好之后,又被文大人下令抓到牢房里关了半年。”

大臣们全都懵了,旋即一片哗然。

“这算什么事儿?”

“不就是很平常的处理民间纠纷么?”

即便是平日里与文大人不对付的大臣都忍不住议论,“他当初本就是王城内的治安官吏,诸如此类的案子数不胜数,有何必要拿出来说?”

“是啊,文大人以前在惩治刁民方面,并无任何差池,不足为道!”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

文大人却变了脸色,双眼似是浮起愤恨之意,手指也不自觉抠着地面。

“还请诸位大人安静,听下官继续道来。”李鹞走到文大人身旁,“文大人,可还记得下官提到的案子?”

文大人低着头,“记得……当然记得……”

李鹞又问:“据下官核查,那三个平民并未聚众闹事,甚至根本没有动手,为何却遭文大人惩处?”

文大人咬着后槽牙,“他们……说了些难听的话。”

“哦?什么难听的话?”李鹞不断追问,“是对文大人你出言不逊吗?依照大玄律法,辱骂官员者,视情节轻重,最多罚钱百文或杖责五下关入牢房十天半个月,文大人为何对那三人格外严酷?”

“他们……他们……”文大人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隐。

萧启棣沉声开口:“文大人,回答李大人的话。”

文大人额角青筋暴起,咬着牙说:“他们没有对我出言不逊,他们……是骂了我的家人。”

“你的家人?具体是谁?怎么骂的?”

“我……”

面对李鹞的不断逼问,文大人好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这让在场的大臣们觉得更加莫名其妙了。

一来,这事情看上去毫无拎出来说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