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商山书院大总管,李钊!(1/1)
等到萧何离开之后,高要这才起身准备回去好好的休息一下,这段时间高要自己也忙的不行,一方面要削减一部分官员,另外一方面又要增加一部分官员,同时还要兴修道路,水路,还有这朝堂之中上上下下的问题,这还是有着萧何为自己承担了一部分的情况下,如果就高要自己的话,恐怕是要崩溃的,
这个时候高要又开始思索了,那就是要自我减负了,不是高要想偷懒,而是真的太累了,几乎每天都是两眼一整忙到熄灯,最近这段日子就连晚上睡觉都是老老实实的抱着吕雉等人睡觉,根本就没有心情做其余的事情,这不是身体跟不上,而是精神上跟不上了,
就在此时此刻,高要心中的冲动愈发难以抑制,他渴望亲自率领大军奔赴战场,去体验那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快感。然而,正是在这一刻,他才真正领悟到秦始皇每日勤政的艰辛,以及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是何等的不易。
相比之下,高要觉得在战场上杀敌才是真正展现男儿本色的方式,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可是,这次出征之前,他已经与萧何、曹参等众人商议过了,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亲自上战场。这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啊!
毕竟,如今的高要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半壁江山,他的身份和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随意地以身犯险,自然会遭到下属们的强烈反对。毕竟,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此时大家都在竭尽全力地维护他的安全。
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坚决阻拦高要,那么现在领兵出征的人恐怕就不是韩信,而是高要自己了。想到这里,高要不禁有些懊恼,但他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来人啊!”高要高声喊道,“将李钊给本相找来!”
“喏!”侍从应声而去,迅速传达高要的命令。
随着高要的命令下达,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流逝。没过多久,他的亲兵们便如疾风般迅速地行动起来,按照高要的指示,将李钊准确无误地找到了丞相府。
这李钊,确实算得上是一个颇为出色的人物。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并未留下太多显着的痕迹,但这并非因为他缺乏才能,而是由于他在出仕后不久,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喧嚣。
李钊的身份却绝非一般。原来,他竟然是师从于赫赫有名的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乃是汉初的四位着名隐士,他们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在士林之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原本在历史的进程中,刘邦称帝之后,曾诚挚地邀请商山四皓入朝为官,共襄盛举。当这四位老者婉言推辞时,却出人意料地将李钊举荐了出来,并对刘邦盛赞李钊有经天纬地之大才。
可惜的是,当时的刘邦对李钊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或许认为李钊只是商山四皓用来推脱自己的一个借口罢了,因此,仅仅随意地封赏了李钊一个地方郡主簿的职位。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如此。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名声。商山四皓成名已久,其在士林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备受尊崇。相比之下,李钊虽然有一定的才华,但毕竟还未崭露头角,声名不显。对于刘邦来说,人才固然重要,但在需要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慢慢培养。
而且,身为天下共主的刘邦,是否真的需要商山四皓的辅佐呢?毕竟,当时的商山四皓中,有些人已经年近七旬,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地辅佐刘邦,又能辅佐多久呢?其实,刘邦求得这几人出山,更深层次的用意在于他们的名声。有了这几位贤者的投奔,对于刘邦来说,更有利于他招收其他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所以,对于刘邦而言,李钊的作用相对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并不是说刘邦不重视人才,而是他更看重商山四皓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通过让这几位贤者为自己效力,刘邦实际上是在向天下人传递一个信息:连如此德高望重的贤者都愿意为我所用,你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这才是刘邦真正的意图所在。
而李钊呢,他在赴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去,归隐山林。这次情况却有所不同。高要真正见识到了李钊的非凡之处,就连张良见到李钊,都要尊称他一声师兄。
而李钊的能力更是非同凡响,他并非师从某一位名师,而是在每一位师长身上都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当他选择归隐山林时,便以学子和童子的身份侍奉在师长们的身旁。
李钊不仅为人细心好学,而且对师长们恭敬有加。对于师长们而言,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像李钊这样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学生自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即便一开始李钊只是个童子,也深得几位师长的欢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钊在学业上逐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或懈怠不前。相反,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继续深入钻研学术,并与几位师长共同探讨自己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高要当时绑架的可是赫赫有名的商山四皓,而李钊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独自一人从关中辗转来到南境。这份毅力和决心,连高要都不禁为之惊叹。
这可不是上千年之后那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世界,那时人们只需买张车票,就能轻松地从南方抵达北方。然而,在这个时代,李钊只是一介文人,手头并不宽裕,再加上当时世道动荡不安,可谓是危机四伏。这一路上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到达南境的呢?
正因如此,高要对李钊不禁另眼相看。毕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李钊不仅能够平安抵达南境,之后再商山四皓的保荐之下担任起商山书院的大总管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