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849章 朝阳想着动人,连群动了歪心

第849章 朝阳想着动人,连群动了歪心(2/2)

目录

我一边往前走,一边问道:“到东海市学习农业,多少人规模?多长时间?大概费用是多少呀?在不在年初的预算范围内呀?”

吕连群笑着说:“这个,我们大概组织了100名基层干部,主要来自乡镇,还有县里的主管部门。大概去的时间是一周。然后呢,是需要租用三辆客车,往返的交通费、伙食费、差旅费、住宿费,还有参观学习等一些费用,大概是10万块钱。”

我眉头微皱,继续问道:“这笔钱有没有列入预算计划呀?”

吕连群脸上依然挂着笑容,说道:“朝阳县长,这笔钱是没有列入年度预算。是这样啊,因为今年咱们不是完成了吨粮田建设目标嘛。所以就想着让大家到外面……”

听到这里,我马上就明白了,如今,不少单位常常打着学习培训考察的名义,组织人员到风景旅游景区开展所谓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实则是变相的旅游。而这笔费用,就全部算到了公家的账上。东海市离东原距离较远,单程就在500公里以上。往返的交通住宿费用,再加上游玩的费用,确确实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心中不禁对这笔开支的合理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按照县里的规定,超出预算外的费用若需临时调整,必须经过分管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和县长签字,才能进行报账。超过50万还需要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100万就要到常委会上讨论了。而这笔农业考察经费,显然属于超预算范畴,此刻的吕连群,正指望着我能在文件上签下字,好让这笔经费顺利通过。

吕连群紧跟着我、走进办公室,动作麻利地将那份待签的签报摊放在我面前的办公桌上。文件的纸张还带着微微的温热,看得出是刚整理好的。我拿起文件仔细查看,发现农业局、财政局的分管副县长以及常务副县长都已经签好了字。龙飞凤舞的签名排列在文件末尾,可我的眉头却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脑海中快速闪过关于这笔经费的种种疑虑,内心暗自思忖:吕连群这人,虽说用“助纣为虐”形容有些过分,抛开他和泰峰书记的关系不讲,但在这不合规的操作背后,确实有失妥当。

一旁的吕连群见我许久没有表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忍不住开口问道:“朝阳县长,您觉得哪里有些不妥吗?”他的声音不大,似乎已经察觉到我对这份文件有所不满。

我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连群同志,东洪县达成吨粮田建设目标,在全省都赢得了荣誉。这背后,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啊,农委组织同志们外出学习,适当放松一下、开阔视野,增进感情,这本身无可厚非。”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拿起桌上的铅笔轻轻敲了敲文件,“可你们选的这个地方——东海市,那可是咱们省里以工业和旅游闻名的城市嘛。旅游城市倒也罢了,关键是东海市的农业和我们东洪县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道你们是想去学习远洋捕捞,还是海带种植?这一去一回路上就要花两天,就算总共安排五天时间,哪怕抽出两天学习,剩下三天放松,可你们若五天都泡在海里,这算怎么回事?这哪里是去学习农业技术,分明是借着考察的名义去旅游嘛!”说到这儿,我语气加重,眼神中满是严肃,又轻轻敲了敲桌子,“连群同志,这个方案不合适。”

吕连群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急忙辩解道:“哎呀,朝阳县长,东海的理念肯定是先进的嘛,这事泰峰书记都已经同意了。”

我面色不改,反问他:“泰峰书记同意了,我就不能提反对意见了?我不是反对同志们外出考察,只是觉得得干点实事。我们东洪县是农业大县,当前最需要的是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农田管理经验,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农业水平。这样吧,你们选个有暖棚蔬菜种植、苹果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地方,真正学些东西回来。”说完,我把文件推回给他,目光坚定地说,“重新选地点。”

吕连群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双手紧紧握住文件,指节都微微发白。作为县委的大管家,同时还兼任组织部部长,在东洪县,无论是董县长,还是上一任焦县长,甚至更早的曹县长,平日里都会给他几分面子。此刻,在我这里碰了钉子,他满心的尴尬与不满,却又不敢发作,只能拿着材料,灰溜溜地离开了。

满心不满的吕连群随后径直来到李泰峰书记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普洱茶香,李泰峰正伏案批阅文件。吕连群慢慢将文件放在桌上,他语气带着怨气:“泰峰书记,朝阳县长不签我们的字。”

李泰峰放下手中的笔,瞥了一眼文件,眉头也皱了起来,说道:“少在这儿跟我挑拨离间啊!换作是我,也不会签你这字。你们做事也不考虑实际情况,尽整些花架子。”

吕连群笑着说道:“书记,您可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拐啊!让同志们外出放松一下,这也是惯例,怎么到李朝阳这儿,惯例就被打破了?这不合规矩啊!”他的声音里带着委屈,仿佛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冤枉。

李泰峰慢慢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盯着吕连群:“讲规矩?讲规矩得先讲规定嘛。你们这个项目,明显不符合常理。去东海市考察农业建设?那里重点是工业制造、进出口和旅游嘛,能考察出什么农田建设的经验?朝阳县长做得没错。你们去学学暖棚种植技术,推广经济作物,这些才是正事。咱们东洪县的农业发展,不能靠这些虚头巴脑地考察!”

吕连群满脸不悦,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嘟囔着:“那些地方大家都去过,有的同志还去过好几次。我们就是想换个地方,让大家多开阔开阔眼界。朝阳县长就因为我是您这边的人,二话不说就不签字,这是一种报复。”

李泰峰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要再说这些不讲原则的话,还是务实些,围绕农业搞考察。把方案改改,资金也调整一下。改完后,我去和朝阳同志说说。你们就近选几个地方,大家都是干农业工作的,这点朝阳同志能理解。10万块钱不是小数目,得花在刀刃上。要是把钱浪费在这种没意义的考察上,不仅对不起县里的财政,更对不起东洪县的老百姓!”

吕连群还想再争辩几句,李泰峰直接打断:“别争了。现在形势敏感,做事要低调,别太招摇。要是因为这点事闹出什么乱子,对谁都不好!”

吕连群回到办公室,一脸郁闷地瘫坐在椅子上。焦急等待消息的县农业局局长冯国斌见状,赶忙凑上前,脸上满是关切:“怎么样,吕常委,签字的事搞定了吗?”

“朝阳县长不签字啊!八成黄了。”

冯国斌气得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晃了晃:“他姓李的才来几天,就敢不把我们农业系统的干部放在眼里?咱们农业系统的干部,平日里任劳任怨、起早贪黑,白天在田间地头,晚上还要守着灯头,好不容易完成了标准农田和吨粮田建设。外出培训的名单都定好了,大家满心期待,结果他一句话就全给否了!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吕连群安慰道:“也别太灰心嘛,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你把方案改成去寿光,学习那边先进的种植和暖棚技术。那边的经验对我们东洪县的农业发展肯定有帮助。到时候我再找县长和书记去申请嘛。”

冯国斌苦着脸说:“吕主任,不是我们不想去。那个地方大家都去四五趟了,咱们的群众不愿意搭建暖棚,担心大风刮倒了承担不起损失,我们去学了也没用。李朝阳这做法太过分了,根本不体谅我们东洪县的干部!他这是故意刁难我们!”

吕连群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不紧不慢地说:“别着急下结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把方案改了,他签了字,到时候想去哪儿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他一个县长,哪有那么多精力管我们具体去了哪里?这就叫工作上的变通,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嘛。只要把字签下来,后面的事情就好操作了。”

冯国斌恍然大悟,连忙奉承道:“还是吕哥厉害,怪不得能当组织部部长!全县这么多干部,书记就信任您!您这脑子就是转得快,这么一安排,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吕连群催促道:“行了,快去改方案,改完我还得去找超英他们重新签字。别耽误了时间,要是拖久了,万一再出什么变故就麻烦了。”

冯国斌刚拿起文件准备出门,又突然停下,面露难色:“不行啊!东海市比寿光远了差不多一半路程,而且两地物价差别大。我们按最低标准算,100个人10万块钱去东海都勉强。要是去寿光,李朝阳肯定觉得经费太高不会签字,可少于10万,根本不够用啊。这经费的问题不解决,方案改了也没用啊!”

吕连群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差个两三万块钱,你们农业局自己想办法解决。先把缺口补上,以后有机会我再帮你把钱补回来。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点小事还能难倒你?不要辜负了同志们的期待。”

冯国斌皱着眉头,满脸为难:“领导,局里一分多余经费都没有啊。我们农业局的预算本来就紧张,实在是挤不出钱来了。”

吕连群站起身,端起水杯喝了口水,挥挥手说:“这点小事别来烦我,别在这儿哭穷,我知道你有办法。你在农业局干了这么多年,人脉广、路子多,这点问题肯定难不倒你。赶紧去办,别耽误了正事。”

冯国斌确实有办法。作为农业大县的农业局局长,别说是两三万块钱,就是二三十万,他也有能力解决。回到办公室,冯国斌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后,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后,他立刻满脸堆笑:“毕老板啊,这五一节有安排吗?没有就太好了!我们这儿有个考察机会,我给您争取了两个名额,您可以带秘书一起跟着去东海考察啊。都是县里农业、水利、畜牧系统的干部,还有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对了,吕连群主任亲自带队。这对您拓展人脉、开拓市场很有帮助。经费,经费虽然紧张,但您不操心,这事我想办法,由我们县局解决,哎呀,愿意赞助……那太好了,这倒是符合规定的,不过人不少啊,有100多人啊!行,哈哈哈,好好好,我跟吕主任说您赞助了块钱。毕老板啊,您不愧是做大生意的,这为人处世的格局,活该您当大老板啊!等这次考察结束,我们一定好好感谢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