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乡村日暮有人家 > 第194章 大运河的见闻

第194章 大运河的见闻(2/2)

目录

仔细对比后她才明白为何江南的士大夫弃海盐腔而选昆腔水磨腔,靡靡之音如无骨美人一样到底让人沉醉,苍凉空阔的北曲和杂剧已难觅踪迹。

从高邮到淮安的运河借湖而行,风特别大,人都待在船舱里,怕有沉船之虞。

何济源闲来无事教孩子们念水路歌,这是永乐时鄞州士人张得中写的“两京水路歌”中的北京水路歌。

其中写里运河的:“程奔邵伯高邮路,界首沿流水如注。菰蒲深处浴鸳鸯,湖浪滔天似潮怒。宝应县,宝县湖,荒城已废存浮图”,实在很是形象。

从淮安的清口过清江闸便进入了黄河下半段,这段运河叫中运河,冬春乏水,淤泥厚积,河道浅涩,船时常搁浅不说,甚至前进几里又退后一两里的都有,有时一日甚至只进二十里。

于是她见到了黄河,那河水虽少且混浊,河床却高,河堤也高,比

到徐州附近过徐州、吕梁二洪时,虽说是枯水期,因洪水流湍急,水中怪石林立,有大石,船只经过这些大石,需要由纤夫牵挽而过,否则不但逆水行舟艰难,且可能撞上水中巨石,致船毁人亡,相当惊险。

据说驿船里的人可不用下船,货船的货则需要提前在吕梁小洪前的空地上卸下,用骡车载着到徐州城百步洪后面等着。

但他们为防万一,还是在前面下了船,乘车坐轿通过。

随后是会通河,此河又称为闸河,言其水少闸多也,每隔十里甚至五六里就有一个,船又多,连绵好几里,等待过闸时让人心焦。

何济源开玩笑地说这段河是:“十里蓄一闸,蓄水如蓄髓。一闸走一日,守闸如守鬼……下水顾其前,上水顾其尾。京路三千余,日行十余里。迢迢春明门,何时能到彼。”听得众人大笑。

“这也算是苦中取乐了。”倩倩哈哈大笑。

不过四周平野寥廓,一览无余,天苍高远,视野很好,与南方到处是山包的景色迥异,让人不由得生出豪迈之感。

旁边的船上有人唱些小曲,吹笛、弹琵琶打发时间的,不知是何曲牌,或曲折幽怨,或明快活泼,有好些是不同西厢曲的变种,都可无聊听听打发时间。

在河道壅塞的情况下,除了贡鲜船优先行驶外,其他船只也有一个航行的顺序,先是粮运盛行,运舟过尽,次则贡舟,官舟次之,民舟又次之。

但实际上,这些规定都得不到严格执行,官员往往利用特权,随意开闸,抢先通行。

更有甚者,当运河水量严重不足,船只无法正常通行时,宦官、高官等实行垄断航路的极端办法,将河道封闭,不准其他船只通过,称之为“封水”。

他们这次就碰到了龙衣船封水,少不得又等了一天。

那龙衣船又称龙袍船,是专门由南京苏杭等地运送皇帝及宫廷用服饰锦帛等物的船只,由宦官负责押运,比冰鲜船和漕丁漕船都恣横。

过了临清的板闸后即进入卫河,照样水浅不时搁浅,特别是在德州前后,因匪民横行,时有抢掠过往行船之事发生,已不适合夜航。

如此走走停停,直直花了四十六天才到天津。这时已是四月二十日,离家已然三月。

从天津沿北运河西上,沿途都要拉纤,纤夫们赤着胳膊,吼着粗犷的号子和山歌,这时再到甲板上看风景是不合时宜的,倩倩只好拘着孩子们在船舱里读书。

几日后到张家湾,下船,住店,从牙行处雇好车,四辆大车花费五钱五分银子,先付一半二钱五分,到地后再付剩下的三钱。

第二日一大早出发,下午未时不到便到了东便门边的大通桥。

南城高大的城墙和三层礁楼就矗立在刚下车的他们面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