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布局与开发(五)(2/2)
老巫留给他的政治资源,还是能发挥作用的。
辛屈能搞出这么多完整的神位图,相信巫咸氏那边的巫族,一定会有所疑虑。
那么自己的恐吓,就算不成,也能给他们一个顺坡,好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下驴,将合作达成。
管你人主还是鬼神,最终还是利益考量。
辛屈不求巫咸氏彻底倒向自己,但只要他能在巫族内保持中立,影响到一批人,就是胜利。
人间,还是实用主义者居多。
辛丙点了点头,并不拒绝。
他已经没打算去南方。
落叶归根。
也挺好。
倒是另外两人,看这边差不多了,赶紧追问辛屈道、佛的一些理念。
辛屈也介绍了一部分。
但不说详细,因为辛屈整理出来的佛、道内容,都是经过后世大量加工的。
其中很多的概念,都是几千年的垒砌。
若真要详细说,里头全然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
中国古代,利用儒家,平衡了佛道内容,最后三教合一,搞出了“天理”为尊的理学。
直接解决掉了系统运行的bug。
但辛屈现在没办法弄出天理。
因为这个概念一旦拿出来,他的“天命”就会被削弱。
天理的概念太过高级,就算是后世,也有一些人读不懂,以为是满清时期的儒家。
但并不是。
满清时期的儒家,其实算是经学,也就是汉代古今运动时期的经学后延。
里头充斥考据、玄谈,换而言之就是完全向虚。
宋明时期的“天理”,在理学与心学的加持之下,可以理解为“天理”是本体论,理学、心学是学子理解“本体论”的方法论。
理学依托“格物致知”,心学依托“致良知”这两种认识论,来勘定“天理”与人间的干系。
其实只要看过宋明两朝的科技发展,尤其是各种遗落海外的古籍,基本上就能发现,清代才是误我华夏三百年的混账。
因此,辛屈才不会将所有理念都抛出来。
他又不是傻子,有些认知,太过高端,教了乱学,一定会出现大问题的。
因为并不能贴合现在的形态。
就连辛屈,都是假借“天帝”之口,给燕国兴兵征伐天下,弄当理由。
“封神”战争,就是最好的战争借口。
大邑商与地方诸侯不是为了鬼神能排外吗
那么燕国就以平定鬼神祸乱,没有被燕国册封的鬼神,就是淫祀为借口,灭鬼神兼并其人。
但要是你们反抗了,那就是被鬼神污染的人,杀你们不仅没事,还有功德可以拿。
战败之后,识相的接纳,不识相的贬为奴隶,然后强迫他们看着他们的鬼神,被燕国的神系兼并。
这样一来,投降派开心,抗拒派不会彻底鱼死网破,还能充作劳动力。
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只能说《封神演义》这本书,是以商周更迭为背景写的是真的厉害。
辛屈聊完,也喝了点酒,不免感慨这是历史的必然。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辛屈单独揽着耜大股的肩膀说:“听说肃慎人经常找你调停”